昨天,北京歌舞剧院项目施工现场,建设者正加紧施工。记者 潘之望摄
繁华的东三环双井桥旁,一座国内先进的综合性歌舞剧场建设正酣。昨天下午4点,经过30个小时昼夜不停地施工,北京歌舞剧院首块底板浇筑完成,这也意味着“艺术之舟”长出钢骨架,正式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该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主体结构完工,2025年年底整体亮相。
底板厚度是普通建筑两倍多
作为2022年北京市重点工程,北京歌舞剧院项目在原址上拔地而起、升级扩容。新建后的“艺术之舟”总建筑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
“以前这块地上只有两栋排练厅,现在地上、地下分别有4层,甚至地下空间的建设规模比地上还要大。”顺着北京城建集团北京歌舞剧院项目经理于晓手指的方向看去,占地约4000平方米的基坑并不大,最深处却有26米,基坑内的混凝土支护结构错综复杂、纵横交错,宛若一片生长在地下的灰色森林。
记者沿施工通道下至基坑深处,只见30余名工人正忙碌着浇筑底板。“这块底板足有1.8米厚,相当于在建筑底部套上了一层‘铠甲’。”于晓介绍,该项目的底板厚度约是一般建筑的两倍多,光是首段浇筑完成的底板就用了约3960吨混凝土。
于晓说,项目距地铁10号线最近处仅约5.9米,加厚底板是减少地铁对建筑扰动影响的措施之一。
剧院建在“床垫”上
紧邻地铁站建设剧院,对于市民来说,出了双井站就能进剧院看大戏十分方便,然而对于施工来说却是极大的挑战。
“尤其是剧院项目本身对声学要求极高,我们必须将地铁运行振动的影响降至最低。”项目总工程师宋奇达说。为此,项目地下2层和3层之间设置隔振层,采用“振震双控”系统,既能减弱地铁运行振动的影响,又能抵抗地震这类极端地质灾害。
从项目办公室的示意图上看,隔振层主要由209个弹簧隔振器和58个靴帽橡胶支座构成。“剧院上部结构相当于建在了柔软的‘床垫’上。”宋奇达打了个比方,弹簧隔振器的作用是减弱地铁的日常运行振动影响,而靴帽橡胶支座则主要用于抵御地震影响。弹簧隔振器上方还设置了水平滑移板,这将使得建筑上部在遭遇地震时可最多水平滑动40厘米。
舞台设施国际一流
北京歌舞剧院面向东三环的一侧,三层挑檐层层递进,宛若翘起的船头正欲启航,其设计理念正是“轻扬·北京·艺术之舟”。
剧院外立面看起来同样古典大气。“在这个项目中还能看到紫禁城里的花纹元素呢!”宋奇达介绍,该项目外立面肌理将由紫禁城中特有的三交六椀菱花样式演变而来,呼应北京老城的特色。
北京歌舞剧院内部,将设一个1100座的专业音舞类中型剧场,主要表演音乐舞蹈类节目,还兼具音乐厅功能;另有一个410座综合性小型剧场、5个排练厅以及相关配套用房。待项目建成后,将为北京歌舞剧院和北京民族乐团提供专业演出场所和日常排练场所,同时服务国内外表演团体来京交流演出。
水平移动舞台、伸缩舞台、升降乐池……国际一流的舞台、舞美设施,观众将来都能在这里见到。更特别的是,北京歌舞剧院顶层还将设置架空景观台阶,观众有望登上顶层露台观影、赏景,尽情享受艺术之美。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